案例分析: 银行纷纷降息,怎样refix划算?转银行是否有利可图?利息是否决定一切?
最近各大银行都降低一些固定 1 , 2 年贷款的利息。也接到不少咨询关于转不转银行。在和客人沟通交流的时候,我一直强调不能只看纸面上两个银行给你的报价。要结合所有因素来考虑。在这里,想和大家分享几个 scenarios ,希望有类似疑问的朋友能拿到些启示。 首先,能不能转银行,第一取决于你的收入情况有没有变。因为转银行要重新审核贷款人的还款能力,所以你必须通过 现在的 审核 (比以前严格)。 假设你通过了,贷款审核,下面这两个费用是你要注意的: 1. Break cost/ early repayment cost (平时我们所说的违约费。) : 比如,在你上一次贷款的时候,定期两年,现在每到两年,你要跳出这个合同,这就是银行说的 break cost. 这个算法不好把握,因为银行有自己的公式。前段时间 interest.co.nz 做了个模拟器,大家可以去试试,链接在这里:( https://www.interest.co.nz/calculators/mortgage-break-fee-estimator )不过不保证准确性。 最终数字要和你自己银行确认。 2. Deed of Acceptance (DOA)/ Cashback agreement etc (平时我们说的所谓“霸王条款”) .. 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叫法。不过意思是一样的。你一开始贷款的时候,作为拿返现的条款,和银行签了一个 n 年不能离开银行的协议。如果在限期内走了,就要返还所有或者一部分的现金。每个银行也有自己不一样的规矩。所以要看回当时签的文件。 好了,入主题,这里先假设一个情况,来分析一下转银行和不转银行的区别: David 去年在 A 银行借了 50 万,当时拿了 $2,500 的返现,签了两年内都留在 A 银行的“霸王条款”。利率当时定了一年。 现在 David 的贷款到期了, A 银行只提供牌价利率给 David, 4.3%, 再定一年。 David 不开心,因为上周新来的邻居,隔壁老王刚刚买房找的是 B 银行,拿到的是一年 4.15% 的利率, David 到了 B 银行,花了一两天时间准备材料,按照银行要求提供,审核也过了。 B 银行也给出了 4.15% 的利率。 但后来